晁金军:冲在救援一线 用生命守护生命
晁金军,男,1972年12月出生,秦皇岛市点启英才航海俱乐部帆船教练,秦皇岛蓝天救援队队员。10年来,身穿蓝色队服的晁金军,总是和其他队员出现在危难的第一现场,给身处危难中的人带来希望。他先后参加了2014年的云南鲁甸地震救援任务、2018年老挝溃堤国际大型救援、2021年河南“7·20”特大暴雨救灾任务、2023年2月土耳其地震救援,参与车辆打捞救援、山体救援任务、人员溺水打捞救援等百余次救援任务,累计救援130余人。(秦皇岛市推荐)
董连吉:匠心坚守20载 传承非遗绽芳华
董连吉,男,197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鼓吹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自2012年以来,董连吉开始为家乡的孩子们免费开办音乐知识和唢呐演奏技艺培训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本地文化的兴趣。每年公益授课200余节,受益人数达百余人。(秦皇岛市推荐)
杨晓亮:无私献血20载 捐髓救人再建新功
杨晓亮,男,满族,1984年6月出生,遵化市石门镇寒河庄村村民。2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13600cc。8年前加入中华骨髓库,2023年7月,他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在完成初筛、高筛、体检等相关检查后,于10月16日历经5小时,成功捐献39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6184例、河北省第712例、唐山市第34例、同时,也是遵化市首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曾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唐山市推荐)
戚辉:无私传承红色精神 行程7万余公里寻访200余名老战士
戚辉,男,197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唐山市路北区金色家园小区居民。从2014年7月开始,他自驾7万多公里,足迹遍及冀东27个县(市、区),为寻访到的212名老兵拍摄照片,整理史料,用光影留住永不褪色的记忆。戚辉的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曾获得唐山市第九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度河北省优秀志愿者、2015年“中国网事、感动河北”年度人物等称号,并被平津战役纪念馆特聘为“终身志愿者”。(唐山市推荐)
郑焕玲:受助者变成助人者 300余场文艺演出弘扬文明新风
郑焕玲,女,1976年6月出生,迁安市扣庄镇安新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拓者文艺宣讲队”队长,市文艺队的编剧、导演。3年来,她和队友们已经参与各类演出300余场,创作了《完美姻缘》《共同富裕》等100多个节目,参加清洁村庄环境卫生、关爱孤寡老人、帮扶困难家庭、提供磨剪子、戗菜刀、理发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带动了周边各村近千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开拓者文艺宣讲队”已成为文明新风的传播队。(唐山市推荐)
王博威:“暖蜂驿站”传递快递小哥的“志愿博爱”
王博威,男,1990年12月出生,涿州市宇坤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快递员。为方便快递小哥、外卖员等休息和充电,涿州申通快递在营业厅开辟出一大块空地,成立了“暖蜂驿站”,王博威主动担起“站长”一职。每天早上七点半,王博威都会准时来到营业厅(驿站),开门、开灯、烧水、扫地、摆桌凳……带领团队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暖心服务。曾荣获河北省“冀青之星”荣誉称号。(保定市推荐)
李卯:脱贫户感党恩 捐献遗体传递大爱
李卯,男,1946年5月出生,顺平县高于铺镇坝子口村村民。2023年3月17日,李卯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按照本人生前遗愿,保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接遗体接收单位河北大学医学部,在家人的共同见证下,将他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用于医学研究。(保定市推荐)
赵秀丽:一碗暖心粥 温暖一座城
赵秀丽,女,1974年5月出生,易县爱心粥铺负责人。爱心粥铺开业以来,至今已累计提供5000人次就餐服务,服务群体包括环卫工、残疾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投入资金达6万元。赵秀丽用自己的“凡人善举”温暖着环卫工人,温暖着易县这座小城,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保定市推荐)
曹占青:无偿献血17载 累计献血量近5万毫升
曹占青,男,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纪检组长。17年来,他坚持定期无偿献血,累计121次、献血量达47600毫升;利用每年的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等重点节日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10余万份。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志愿者、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等荣誉。(保定市推荐)
刘文坡:“樱桃大王”情系桑梓 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
刘文坡,男,1973年5月出生,易县塘湖镇南界安村村民,现任北京新发地润福园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樱桃好吃,树难栽”的道理谁都懂,但致富不忘家乡、情系乡亲的“樱桃大王”刘文坡却将这难栽的樱桃,变成了易县乡村振兴的得力“兵器”。2016年返乡创业至今,在他的带动下,易县樱桃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涉及8个乡镇27个行政村,带动10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年收入3.92亿元。(保定市推荐)
张旭东:创新形式搭建平台 帮助近千人实现再就业
张旭东,男,1981年10月出生,保定民盟盟员,河北和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公益之路十八载,他带动百余人一起做公益,走访近千家企业,解决了百余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已经为5000余群众进行了初级保育师、初级电工、中西面点师等各类培训,考核通过的人员都在相应的企业里顺利上了岗,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曾获评"保定好人"、保定市劳动模范。(保定市推荐)
刘素青:创立公益餐厅 7年累计义务供餐30余万人次
刘素青,女,1963年2月出生,献县巾帼志愿服务队负责人。2013年退休后,刘素青加入“河北义工协会”“献县文明志愿者协会”。2017年5月发起了献县第一家免费的蔬食公益餐厅“雨花敬老服务中心”并担任主要负责人。多年来义务供餐15万余人次,2020年又创办了“献县康乐日间照料中心”,先后有4位老人在此安享晚年。迄今为止开展各类公益活动2万余次,受益群众30万人次。获评“沧州好人 文明市民”。(沧州市推荐)
张宝洞:筑梦公益敬老情 身体力行数十载
张宝洞,男,1971年11月出生,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邓官屯村村民。张宝洞自加入沧州市义务者工作协会以来,每周都会参加义工协会组织的敬老活动,不管是进社区,还是去养老院,他总是带领艺术团的全体演职人员,精心编排文艺节目,以更多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形式,给老人们带去开心快乐。10多年来,他先后走进16家养老院36个社区12个村庄,为老人们义务文艺演出近300余场,开展爱心饺子送温暖活动、惠及老人两万余人。他还组织开展走进涞源深山捐献爱心物资,累计为山区群众捐款8万余元。获评“沧州好人·文明市民”。(沧州市推荐)
王美红:身残志坚 帮助200余名残障人士再就业
王美红,女,1978年9月出生,献县美红服装加工店店长。虽然患有先天性疾病,下肢瘫痪,但她身残志坚,学会了服装设计与裁剪、产后护理、手工文创等技艺。十余年间,她帮助了超过200余名的残障人士,组织省内数十名残障朋友赴石家庄学习创业技能。曾获得“美丽河北˙最美残疾人”提名奖、沧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服装制作第二名等奖项。(沧州市推荐)
张跃中:20年志愿服务路 累计服务时长近2万小时
张跃中,男,1973年5月出生,衡水市冀州区龙赐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20年来,他积极投身助学、敬老、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弘扬时代新风,累计服务时长达19000多小时。曾获评“全国百强志愿者”“河北最美公益人物”等荣誉称号;张跃中家庭先后获评“衡水市最美家庭”“河北最美家庭”。(衡水市推荐)
王金卯:科技帮农传乡里 乡村振兴领头羊
王金卯,男,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衡水市帮农宏业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二十年来,他扎根乡村潜心钻研推广农业技术,扩大服务规模,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敬岗爱业的情怀和梦想。曾先后获得过全国“二十佳”合作社理事长、全国百人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河北省高级农民技师等荣誉称号。(衡水市推荐)
张玉立:退休老人坚守初心11年 让太行深处琴声悠扬
张玉立,男,1955年11月出生,邢台市信都区钢铁路街道胜利社区居民。退休后的张玉立,用自己11年的倾心守望,先后在路罗、将军墓、冀家村等西部山区学校教400多名学生学习小提琴,其中26名学生已经取得小提琴演奏10级证书,多名学生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得大奖。“来了,就走不了喽。”张玉立总是笑着说:“教山娃子们学小提琴,让孩子们的未来多一种可能”。获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邢台市推荐)
刘德全:常年扶危济困 捐款捐物超300万元
刘德全,男,197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伟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是刘德全始终遵循的行为准则,他积极带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起组织“扶危济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真心帮扶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尽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曾荣获“中国公益先锋人物”“最美新邢台人”等称号。(邢台市推荐)
任洪恩:让雷锋精神之花盛开在公交车上
任洪恩,男,198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邢台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学雷锋服务专线”4路车驾驶员。2004年,一脱下军装的他便扎根到公交战线,每天坚持提前40分钟到场,认真做好车辆“三检”工作,不让带病车辆上线运行,目前已安全运营70万公里。工作之余,任洪恩和其他驾驶员走进站台、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精神的推动者,涌现出了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好事,用实际行动续写了雷锋故事。获评“河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邢台市推荐)
张均合:30年义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均合,男,1968年10月出生,邢台经济开发区王快镇前楼下社区居民。张均合是小洪拳第23代传承人,是前楼下社区远近闻名的“草根教练”。为了使小洪拳能够传承发扬下去,张均合便利用晚上、周末的业余时间,免费教授武术爱好者习练小洪拳,现今已有3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张均合子弟班旗下学拳弟子有50多人,多年来共累计教授350人。(邢台市推荐)
张爱民:以网为媒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张爱民,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临西县新媒体协会党支部书记。1995年退役后,他坚持奉献社会、永葆一名军人本色。2016年,他顺应时代发展,创办了临西在线网站,临西在线公众号、快手、视频号等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平台综合注册粉丝量突破40万。2017年8月,他率先发起成立临西县新媒体协会,成为邢台市域内首家县级自媒体社团组织。曾获评“感动邢台”网络人物、“邢台道德楷模”等荣誉称号。(邢台市推荐)
杲光兴:成立“小桔灯”志愿服务队 累计献血量超160万毫升
杲光兴,男,197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馆陶县公安局三级高级警长,馆陶县“小桔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创始人。12年的军旅生活和20年公安工作,在各条战线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持续投身“三献一救”公益事业,创建打造了区域志愿服务品牌“小桔灯”,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和应急救护工作中树立了志愿标杆。他6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曾先后获评河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中国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邯郸市推荐)
郑天飞:建立创业之家 帮助300余名残疾人再就业
郑天飞,男,1988年10月出生,定州市家政行业协会会长,“中山好嫂子”项目负责人、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讲师、河北省民政厅养老技能大赛裁判员、河北雄安新区家政技能大赛总裁判长。郑天飞踏实肯干,开创立体化就业创业新模式;以诚相待,赢得了企业职工、脱贫户、大学生、残疾人及家属的信任和拥护。由郑天飞一手打造的“中山好嫂子”家政劳务品牌,先后荣获“省级劳务品牌”“河北省优秀创业创新项目”“河北省青年创业创新奖”。(定州市推荐)
苏晶:带领志愿团队累计服务市场近7万小时
苏晶,男,198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共青团辛集市委兼职副书记、辛集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近年来,多次参加大型赛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投身助学、环保、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精心打造暖“辛”公益市集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先后荣获河北省第八届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河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新时代“冀青之星标兵”、新时代冀青之星五四特别奖、河北省“冀青之星—青春抗疫特别奖”等荣誉称号。(辛集市推荐)
翟会民:文化宣传轻骑兵 公益路上一颗星
翟会民,男,1974年2月生,中共党员,雄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李派快板书第三代非遗传承人。翟会民热心于公益事业,充分发挥自己擅长快板表演特长,他开展的快板公益进校园活动,六年来,坚持给孩子们上快板课。截至目前,已经覆盖5所学校,惠及800余名学生。积极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道路上发光发热。曾荣获雄县"文明市民""雄安好人"等荣誉称号。(雄安新区推荐)